鴻都門學
關燈
小
中
大
鴻都門學
皇帝改元之後的這個冬天,三公再次百官聯合上書,請求皇帝取締鴻都門學。
何為鴻都門學?
其因位置處於雒陽鴻都門而得名,是一所在光和年間創辦的學校。這所學校並不像太學一樣教授儒家經義,而是以辭賦、小說、公文、字畫為主要課程。
它的學生也不是像太學一樣的士族子弟,而是由地方長官或三公推舉的平民子弟。
可以很明確地說,這是一所在宦官與皇帝雙重支持下建造的學校。
宦官想借此培養己方陣營的士人,以對抗清流士族的輿論;而皇帝想借此培植寒門士人,以制衡士族的勢力。
於是在光和元年,宦官便借著皇帝“喜好文學”的名目,創辦了這麽一所學校。
鴻都門學甫一建立,就遭到了朝堂公卿的強烈反對。在之後的這些年裏,也一直遭到士族的抨擊,從未停止。
其實也不怪士族這麽恨鴻都門學。
在皇帝和宦官的大力支持下,由鴻都門學學成的士子往往具有十分順暢的仕途,動輒出任兩千石高官,其中更是不乏侍中、尚書、太守乃至刺史這些顯要之職。
要知道,就算是簪纓世族的高門子弟,通常也只能通過舉孝廉成為郎官,然後再由此慢慢步入中樞或成為地方長官。
在如此強烈的對比下,士族怎能不激憤?
——原本低賤如塵泥的平民,不但和你擁有了一樣入學的權利,現在甚至還具有比你更通暢的晉身之途!
況且,皇帝辦這所學校的目的是如此昭彰……朝堂裏那些老狐貍自然不會坐視不理。
這次百官聯合上書,便又是一次來自士族的反擊。
高高在上的皇帝也有些要抵擋不住了……所幸在這個緊要關頭,他謙遜、可靠又能幹的女兒再次挺身而出。
“鴻都門學之事,不可操之過急。父皇對鴻都門學與太學的諸生,宜一視同仁,不可令朝堂公卿看出偏愛之處。”
“此外,許多阿諛之徒到此處,並不是想借此習得詩文技藝,而單單是為了攀附權貴、爭權奪利。”
劉晞朝皇帝拱拱手,繼續道:“恕兒臣直言,一些學生呈到禦前的詩賦或書畫,甚至也是找人捉刀代筆的作品,其中風氣之混亂可見一斑。”
“果真如此?”聽到這兒,皇帝一橫眉,頓時生了脾氣,怒道:“豈有此理?”
皇帝愛好文學書畫,常常一高興,就對某幅書畫或詩賦的作者賜以高官厚祿。
先前他對這些並沒怎麽放在心上,可如今聽到劉晞的話後,尊貴的皇帝陛下心中感受到了被愚弄的憤怒。
“兒臣知道這些,也不過是因為居住在宮外,曾無意中聽人提起過。”
善解人意的少女彎眸而笑,寬慰道:“父皇居於宮中,一時被小人蒙蔽,也情有可原。”
皇帝稍稍寬了心,可面色還是不怎麽好看。
劉晞見狀便起身行禮道:“我近來正好悠閑無事,父皇若不嫌,兒願代父皇整頓鴻都門學,讓它成為您心中該有的樣子。”
“果真?”皇帝眼睛一亮,緩緩道:“白澤做事,我向來放心。那鴻都門學之事,以後便交予你了。”
劉晞躬身領命:“必不負父皇所托。”
帶著新鮮出爐的鴻都門學祭酒之職出宮後,劉晞很快就回了公主府。
戲志才早已掐著時間等在了書房,笑道:“主公歸矣。”
“志才何須與我多禮?”
未等他起身,劉晞便擡手免了他的禮,溫聲問道:“可是有何事要尋我?”
“這是今年萬年縣與潁陰縣的賦稅,某已清算清楚了。”戲志才聽到後,便躬身將手中的簿冊奉給了劉晞。
他如今正擔任公主府家令,是實打實的公主府私官,本職工作便是掌管主君湯沐邑的錢谷。
但因為劉晞極看重他的緣故,他時常還要代理府上的部曲、田莊、工坊等事——已能稱一句事務繁忙了。
“有勞志才了。”劉晞有禮地道了謝,又像是忽然想起了什麽,忽而起了身,道:“險些忘了,我也有東西要交給志才。”
她從書櫃中取出早已準備好的房契,道:“先前回來得匆忙,我手上也沒合適的宅院,便將志才安置在了府上廂房。”
“如今想來,確是我思慮不周,便將這處宅子送給志才,聊以賠罪吧。”
戲志才微微挑眉,再次在心中生出些感慨:他這主公年紀雖幼,待屬下卻著實是體貼入微啊。
他本就不是什麽拘禮之人,也就並未拒絕劉晞這所謂的“賠罪禮”,而是直接了當地道了謝。
劉晞見狀莞爾,轉而聊起鴻都門學之事,輕松道:“剛剛覲見天子時,我又攬了件差事,志才不妨猜猜是何事?”
青年側身望她,道:“聽聞昨日百官上書,要廢黜鴻都門學。若某沒猜錯的話,主公口中之事應當與此有關。”
“瞞不過你。”劉晞從案牘中擡頭,與他相視一笑,道:“志才對此有何看法?”
“天子對鴻都門學諸生優待太過,公卿自會不滿。公主若要保住這所官學,必然要對士族做出些妥協,徐徐圖之,方能成大事。”
“正是如此。”劉晞一邊以筆蘸墨,一邊應和他的話,道:
“我已奏請陛下,在鴻都門學施行課考之制,優者入為郎,次者出為吏,再不行破格拔擢之事。陛下也已經應允。”
“除此之外,我欲延請蔡邕、鄭玄等名儒,並增設術算、律法、經義三科。”
除了“尺牘”也就是公文一科外,鴻都門學現在教授的那些東西,完全不足以使裏面的學生具有為官、甚至為吏的素質。
說完,她終於停下手中的筆,將自己剛剛編寫的一應章程遞到戲志才手裏,淡笑著問道:“何如?”
“甚好!”
翌日清晨,劉晞便帶著隨身的護衛,坐著符合她身份的朱紅車駕,緩緩到了近日公卿百官註意的中心——鴻都門學。
她今日穿著一身鴉青色的曲裾,雖不如京中貴女們喜愛的衣裙那樣繁覆華麗,卻很好地掩蓋了少年人容貌上的些許稚氣,而將其浸淫於權勢的威嚴盡數顯露了出來。
裏面的夫子與諸生都知道萬年長公主今日會到官學,便早早地侯在了門外。
“見過萬年長公主。”上千號人一齊躬身作揖,行禮道。
他們參拜的萬年長公主,正保持著一貫的溫和作風,文質彬彬地拱手還了個禮。
然而,她說的話並不像她的禮一樣溫藹,“無論我的身份為何,但在此地,諸君該稱呼我為祭酒。”
眾人聞言皆是面面相覷,有些想不明白劉晞這話的意思,但在劉晞經過時,還是十分自覺地躬身讓開了路。
劉晞一路拾階而上,不緊不慢地到了鴻都門學的正廳。
擡頭是供奉的孔子及七十二門生畫像,而低頭則是依次列席的諸生。
說來其實是有些可笑的,這樣一個不習經義,充斥著鉆營之輩的官學,它竟也供奉著孔聖人的畫像。
“我心中有一問題遲遲未有答案,不知今日,可否請在場的飽學之士為我解惑。”
劉晞垂眸,淡淡地俯瞰著底下的諸生,然後拋出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。
“何為士?”
這個問題對士子們來說一點兒也不陌生,即便是再不學無術的人,也能胡謅兩句。
於是便有人順勢起了身,想在位高權重的長公主面前討巧賣乖,起身說道:“貧而無諂,富而無驕,安貧樂道如顏淵者,可稱之為士。”
劉晞臉色依舊淡淡,只是輕輕朝說話之人點了點頭。
底下的人心思一轉,以為她對這個答案並不滿意,便又有人說道:“正己修身,齊家治國。明德於天下者,方可稱之為士。”
答話的聲音此起彼伏地響起,“孔聖人雲:士者當志於道!”
“士者,富貴不能淫,貧賤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[1]。窮不失義,達不離道,堅守風骨之人,當為士。”
“士者,當忠貞不屈,竭忠盡力,以仁義為操守,以天下為己任。”
不管回答是好是壞,是有理還是無理,劉晞的神色都未曾變化,甚至沒再給出半點兒反應。
於是滔滔不絕的諸生終於安靜了下來。
諸生或疑惑、或謹慎地望向那位玄衣赤綬的長公主。
她的雙眸平靜如湖水,又銳利如寶劍。她那寬和而嚴厲的眼神,似乎一點一點地與墻上的孔聖人重合在了一起。
被這樣一雙眼睛註視之後,人們終於後知後覺地品出了幾分言外之意。
室外的北風停下了呼嘯的腳步,旁邊的杜鵑鳥也不再輕啼,整個世界都仿佛靜了下來。
沈默在蔓延,但在這難捱的沈默裏,人們又仿佛聽到了一些不可見之物落地的聲音。
不知過了多久,上座的劉晞終於開了口,笑道:“我原以為諸君不懂士操。看來確實是我想岔了,劉晞當向諸君賠禮。”
她起身朝眾人長揖了一禮,然後便整整衣襟,換上鮮有的嚴厲口吻,道:
“此處沒有登天之梯,只有報國之路。攀求富貴、渴慕名利之人,當盡早離去。”
在劉晞大刀闊斧地整頓鴻都門學之時,剛剛平靜不久的雒陽城再次掀起了波瀾。
——並州刺史王允在誅滅黃巾時,在賊寇身上搜出了太平道與張讓賓客勾結的書信。
這位耿直的刺史一點兒也沒明哲保身的意思,徑直將其呈到了皇帝案前。
皇帝看到這些堆積如山的鐵證後,出奇地憤怒了。
他將這些書信丟到宦官們面前,“當初治封谞、徐奉通敵之罪時,你們是怎麽回答我的?”
“罪孽止在他們二人,你們都是清白無辜的?”皇帝一腳踹翻禦案,“這就是你們說的清白無辜?”
“張讓,你該死!朕要殺了你!”
聽到這話後,下面跪著的諸位中常侍,甚至比張讓本人還要激動,“陛下,張常侍是冤枉的啊!”
“陛下,是王允有意構陷!”
“陛下,陛下,您當三思啊!張常侍對您忠心耿耿,絕無二心。”
這些話像是一盆冷得徹骨的冰水,將皇帝全身都澆了個遍。
他心中的怒火蕩然無存,只剩下沈甸甸的憂懼,以及滿心滿眼的恐慌。
他分明是高高在上的九五之尊,是尊崇顯赫的大漢皇帝,可現在……好像連身邊的一個小小宦官都處置不了了。
他養在身邊的這群走狗,不知什麽時候,已經完全成長到可以欺主的地步了。
[1]為引用
快要到五一了,想在五天假期裏努力日六,但感覺我會偷懶,所以親愛的友友們,用你們的熱情激勵我吧!
以下是不自量力的鴿鴿定下的加更規則:500營養液加更,500評論加更。
另外,我把那飽受詬病的瑪麗蘇版文案(哭),換成凰傲天版了,貼上來讓大家看看(大哭)
高祖昭武帝諱晞,靈帝長女也。少聰穎,美姿儀,天生帝王才。
十三臨辟雍,代父於太學行大射禮。諸生執經辯難於前,皆不能詰,自此賢名遠播,譽滿天下。
十四平黃巾,以監軍使之位斬波才、張角等一十七渠帥。士民感恩,威震寰宇,上亦驚之,拜為蕩寇將軍。
十五除奸宦,率八百衛士誅張讓、殺趙忠等宦官,吏治為之一清。以功領中書令,行禦前顧問應對之事。
十六掌官學,盡除阿枉不平、諂媚攀附之人。鴻都門學之風由是清正,天下英才競慕昭武之名而來。
十七定涼州,以長公主之尊領驃騎將軍銜,上特許其開府,儀比三司。未足三年,群逆皆平,諸胡俯首,西北之境再現清平盛景。
中平末,靈帝駕崩,遺命昭武輔政,遂領攝政長公主之位,臨朝稱制。
後少帝自感才德衰微,效先賢禪位於長姊。三讓乃就,是為昭武。
昭武銳意革新,雄才大略,畢生致力於擴書院、清隱田、選賢才、固邊疆、改官制、開科舉,終致唐虞之治。後人感其恩德,追贈高祖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皇帝改元之後的這個冬天,三公再次百官聯合上書,請求皇帝取締鴻都門學。
何為鴻都門學?
其因位置處於雒陽鴻都門而得名,是一所在光和年間創辦的學校。這所學校並不像太學一樣教授儒家經義,而是以辭賦、小說、公文、字畫為主要課程。
它的學生也不是像太學一樣的士族子弟,而是由地方長官或三公推舉的平民子弟。
可以很明確地說,這是一所在宦官與皇帝雙重支持下建造的學校。
宦官想借此培養己方陣營的士人,以對抗清流士族的輿論;而皇帝想借此培植寒門士人,以制衡士族的勢力。
於是在光和元年,宦官便借著皇帝“喜好文學”的名目,創辦了這麽一所學校。
鴻都門學甫一建立,就遭到了朝堂公卿的強烈反對。在之後的這些年裏,也一直遭到士族的抨擊,從未停止。
其實也不怪士族這麽恨鴻都門學。
在皇帝和宦官的大力支持下,由鴻都門學學成的士子往往具有十分順暢的仕途,動輒出任兩千石高官,其中更是不乏侍中、尚書、太守乃至刺史這些顯要之職。
要知道,就算是簪纓世族的高門子弟,通常也只能通過舉孝廉成為郎官,然後再由此慢慢步入中樞或成為地方長官。
在如此強烈的對比下,士族怎能不激憤?
——原本低賤如塵泥的平民,不但和你擁有了一樣入學的權利,現在甚至還具有比你更通暢的晉身之途!
況且,皇帝辦這所學校的目的是如此昭彰……朝堂裏那些老狐貍自然不會坐視不理。
這次百官聯合上書,便又是一次來自士族的反擊。
高高在上的皇帝也有些要抵擋不住了……所幸在這個緊要關頭,他謙遜、可靠又能幹的女兒再次挺身而出。
“鴻都門學之事,不可操之過急。父皇對鴻都門學與太學的諸生,宜一視同仁,不可令朝堂公卿看出偏愛之處。”
“此外,許多阿諛之徒到此處,並不是想借此習得詩文技藝,而單單是為了攀附權貴、爭權奪利。”
劉晞朝皇帝拱拱手,繼續道:“恕兒臣直言,一些學生呈到禦前的詩賦或書畫,甚至也是找人捉刀代筆的作品,其中風氣之混亂可見一斑。”
“果真如此?”聽到這兒,皇帝一橫眉,頓時生了脾氣,怒道:“豈有此理?”
皇帝愛好文學書畫,常常一高興,就對某幅書畫或詩賦的作者賜以高官厚祿。
先前他對這些並沒怎麽放在心上,可如今聽到劉晞的話後,尊貴的皇帝陛下心中感受到了被愚弄的憤怒。
“兒臣知道這些,也不過是因為居住在宮外,曾無意中聽人提起過。”
善解人意的少女彎眸而笑,寬慰道:“父皇居於宮中,一時被小人蒙蔽,也情有可原。”
皇帝稍稍寬了心,可面色還是不怎麽好看。
劉晞見狀便起身行禮道:“我近來正好悠閑無事,父皇若不嫌,兒願代父皇整頓鴻都門學,讓它成為您心中該有的樣子。”
“果真?”皇帝眼睛一亮,緩緩道:“白澤做事,我向來放心。那鴻都門學之事,以後便交予你了。”
劉晞躬身領命:“必不負父皇所托。”
帶著新鮮出爐的鴻都門學祭酒之職出宮後,劉晞很快就回了公主府。
戲志才早已掐著時間等在了書房,笑道:“主公歸矣。”
“志才何須與我多禮?”
未等他起身,劉晞便擡手免了他的禮,溫聲問道:“可是有何事要尋我?”
“這是今年萬年縣與潁陰縣的賦稅,某已清算清楚了。”戲志才聽到後,便躬身將手中的簿冊奉給了劉晞。
他如今正擔任公主府家令,是實打實的公主府私官,本職工作便是掌管主君湯沐邑的錢谷。
但因為劉晞極看重他的緣故,他時常還要代理府上的部曲、田莊、工坊等事——已能稱一句事務繁忙了。
“有勞志才了。”劉晞有禮地道了謝,又像是忽然想起了什麽,忽而起了身,道:“險些忘了,我也有東西要交給志才。”
她從書櫃中取出早已準備好的房契,道:“先前回來得匆忙,我手上也沒合適的宅院,便將志才安置在了府上廂房。”
“如今想來,確是我思慮不周,便將這處宅子送給志才,聊以賠罪吧。”
戲志才微微挑眉,再次在心中生出些感慨:他這主公年紀雖幼,待屬下卻著實是體貼入微啊。
他本就不是什麽拘禮之人,也就並未拒絕劉晞這所謂的“賠罪禮”,而是直接了當地道了謝。
劉晞見狀莞爾,轉而聊起鴻都門學之事,輕松道:“剛剛覲見天子時,我又攬了件差事,志才不妨猜猜是何事?”
青年側身望她,道:“聽聞昨日百官上書,要廢黜鴻都門學。若某沒猜錯的話,主公口中之事應當與此有關。”
“瞞不過你。”劉晞從案牘中擡頭,與他相視一笑,道:“志才對此有何看法?”
“天子對鴻都門學諸生優待太過,公卿自會不滿。公主若要保住這所官學,必然要對士族做出些妥協,徐徐圖之,方能成大事。”
“正是如此。”劉晞一邊以筆蘸墨,一邊應和他的話,道:
“我已奏請陛下,在鴻都門學施行課考之制,優者入為郎,次者出為吏,再不行破格拔擢之事。陛下也已經應允。”
“除此之外,我欲延請蔡邕、鄭玄等名儒,並增設術算、律法、經義三科。”
除了“尺牘”也就是公文一科外,鴻都門學現在教授的那些東西,完全不足以使裏面的學生具有為官、甚至為吏的素質。
說完,她終於停下手中的筆,將自己剛剛編寫的一應章程遞到戲志才手裏,淡笑著問道:“何如?”
“甚好!”
翌日清晨,劉晞便帶著隨身的護衛,坐著符合她身份的朱紅車駕,緩緩到了近日公卿百官註意的中心——鴻都門學。
她今日穿著一身鴉青色的曲裾,雖不如京中貴女們喜愛的衣裙那樣繁覆華麗,卻很好地掩蓋了少年人容貌上的些許稚氣,而將其浸淫於權勢的威嚴盡數顯露了出來。
裏面的夫子與諸生都知道萬年長公主今日會到官學,便早早地侯在了門外。
“見過萬年長公主。”上千號人一齊躬身作揖,行禮道。
他們參拜的萬年長公主,正保持著一貫的溫和作風,文質彬彬地拱手還了個禮。
然而,她說的話並不像她的禮一樣溫藹,“無論我的身份為何,但在此地,諸君該稱呼我為祭酒。”
眾人聞言皆是面面相覷,有些想不明白劉晞這話的意思,但在劉晞經過時,還是十分自覺地躬身讓開了路。
劉晞一路拾階而上,不緊不慢地到了鴻都門學的正廳。
擡頭是供奉的孔子及七十二門生畫像,而低頭則是依次列席的諸生。
說來其實是有些可笑的,這樣一個不習經義,充斥著鉆營之輩的官學,它竟也供奉著孔聖人的畫像。
“我心中有一問題遲遲未有答案,不知今日,可否請在場的飽學之士為我解惑。”
劉晞垂眸,淡淡地俯瞰著底下的諸生,然後拋出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。
“何為士?”
這個問題對士子們來說一點兒也不陌生,即便是再不學無術的人,也能胡謅兩句。
於是便有人順勢起了身,想在位高權重的長公主面前討巧賣乖,起身說道:“貧而無諂,富而無驕,安貧樂道如顏淵者,可稱之為士。”
劉晞臉色依舊淡淡,只是輕輕朝說話之人點了點頭。
底下的人心思一轉,以為她對這個答案並不滿意,便又有人說道:“正己修身,齊家治國。明德於天下者,方可稱之為士。”
答話的聲音此起彼伏地響起,“孔聖人雲:士者當志於道!”
“士者,富貴不能淫,貧賤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[1]。窮不失義,達不離道,堅守風骨之人,當為士。”
“士者,當忠貞不屈,竭忠盡力,以仁義為操守,以天下為己任。”
不管回答是好是壞,是有理還是無理,劉晞的神色都未曾變化,甚至沒再給出半點兒反應。
於是滔滔不絕的諸生終於安靜了下來。
諸生或疑惑、或謹慎地望向那位玄衣赤綬的長公主。
她的雙眸平靜如湖水,又銳利如寶劍。她那寬和而嚴厲的眼神,似乎一點一點地與墻上的孔聖人重合在了一起。
被這樣一雙眼睛註視之後,人們終於後知後覺地品出了幾分言外之意。
室外的北風停下了呼嘯的腳步,旁邊的杜鵑鳥也不再輕啼,整個世界都仿佛靜了下來。
沈默在蔓延,但在這難捱的沈默裏,人們又仿佛聽到了一些不可見之物落地的聲音。
不知過了多久,上座的劉晞終於開了口,笑道:“我原以為諸君不懂士操。看來確實是我想岔了,劉晞當向諸君賠禮。”
她起身朝眾人長揖了一禮,然後便整整衣襟,換上鮮有的嚴厲口吻,道:
“此處沒有登天之梯,只有報國之路。攀求富貴、渴慕名利之人,當盡早離去。”
在劉晞大刀闊斧地整頓鴻都門學之時,剛剛平靜不久的雒陽城再次掀起了波瀾。
——並州刺史王允在誅滅黃巾時,在賊寇身上搜出了太平道與張讓賓客勾結的書信。
這位耿直的刺史一點兒也沒明哲保身的意思,徑直將其呈到了皇帝案前。
皇帝看到這些堆積如山的鐵證後,出奇地憤怒了。
他將這些書信丟到宦官們面前,“當初治封谞、徐奉通敵之罪時,你們是怎麽回答我的?”
“罪孽止在他們二人,你們都是清白無辜的?”皇帝一腳踹翻禦案,“這就是你們說的清白無辜?”
“張讓,你該死!朕要殺了你!”
聽到這話後,下面跪著的諸位中常侍,甚至比張讓本人還要激動,“陛下,張常侍是冤枉的啊!”
“陛下,是王允有意構陷!”
“陛下,陛下,您當三思啊!張常侍對您忠心耿耿,絕無二心。”
這些話像是一盆冷得徹骨的冰水,將皇帝全身都澆了個遍。
他心中的怒火蕩然無存,只剩下沈甸甸的憂懼,以及滿心滿眼的恐慌。
他分明是高高在上的九五之尊,是尊崇顯赫的大漢皇帝,可現在……好像連身邊的一個小小宦官都處置不了了。
他養在身邊的這群走狗,不知什麽時候,已經完全成長到可以欺主的地步了。
[1]為引用
快要到五一了,想在五天假期裏努力日六,但感覺我會偷懶,所以親愛的友友們,用你們的熱情激勵我吧!
以下是不自量力的鴿鴿定下的加更規則:500營養液加更,500評論加更。
另外,我把那飽受詬病的瑪麗蘇版文案(哭),換成凰傲天版了,貼上來讓大家看看(大哭)
高祖昭武帝諱晞,靈帝長女也。少聰穎,美姿儀,天生帝王才。
十三臨辟雍,代父於太學行大射禮。諸生執經辯難於前,皆不能詰,自此賢名遠播,譽滿天下。
十四平黃巾,以監軍使之位斬波才、張角等一十七渠帥。士民感恩,威震寰宇,上亦驚之,拜為蕩寇將軍。
十五除奸宦,率八百衛士誅張讓、殺趙忠等宦官,吏治為之一清。以功領中書令,行禦前顧問應對之事。
十六掌官學,盡除阿枉不平、諂媚攀附之人。鴻都門學之風由是清正,天下英才競慕昭武之名而來。
十七定涼州,以長公主之尊領驃騎將軍銜,上特許其開府,儀比三司。未足三年,群逆皆平,諸胡俯首,西北之境再現清平盛景。
中平末,靈帝駕崩,遺命昭武輔政,遂領攝政長公主之位,臨朝稱制。
後少帝自感才德衰微,效先賢禪位於長姊。三讓乃就,是為昭武。
昭武銳意革新,雄才大略,畢生致力於擴書院、清隱田、選賢才、固邊疆、改官制、開科舉,終致唐虞之治。後人感其恩德,追贈高祖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